近日,以色列公开表示:“打伊朗的不止我一个,为什么偏偏都指向我?”并且质疑,是否背后还有其他国家的支持。在这场日益升级的冲突中,伊朗与以色列的对抗进入了第六天。最初,伊朗的核设施和军事基地成为攻击的主要目标,但随着战事的推移,以色列的打击范围不断扩大,甚至波及到伊朗的非军事设施,比如国家电视台和能源设施。这一转变表明,以色列的战略不仅仅是削弱伊朗的军事力量,还试图彻底摧毁伊朗的基础设施,迫使其无法再对外构成威胁。
尽管伊朗承受了巨大的打击,依然保持了强大的反击能力。伊朗的高超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已经成为对以色列的主要威胁,伊朗通过反击袭击了以色列多个关键目标,其中包括以色列国防军总部、摩萨德总部以及海法炼油厂等重要设施。面对愈发嚣张的以色列,伊朗不仅拥有继续作战的能力,还能有效地进行报复性打击。
展开剩余76%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,美国也悄然插手,对伊朗施加了更大的压力。6月17日,前总统特朗普公开要求伊朗“无条件投降”,并威胁如果伊朗拒绝,美国可能会直接参与空袭。这番言论让美伊关系愈加紧张,特朗普的军事威胁无疑加剧了伊朗的压力。然而,伊朗领导层的强硬回应则显示,他们决不向美国屈服。次日,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公开讲话中明确表示,伊朗绝不会投降,警告美国任何军事打击都将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。
与此同时,伊朗还向外界透露,如果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继续支持以色列,他们将在中东的军事设施和船只上实施报复性打击。这一强硬表态使得美国陷入更加复杂的局面。美国开始调动海空力量,向中东增兵,连“尼米兹”号航母也改变航行路线,直指中东。这一系列的军事调动与伊朗的激烈回应,使得未来的冲突看起来愈加不可避免。
然而,在以色列和伊朗的紧张对抗升级之际,俄罗斯却在6月18日表示愿意充当调解人,推动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对话和停火。普京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的通话中提到,俄罗斯愿意为缓解局势发挥积极作用。然而,这一提议在西方国家,尤其是法国,遭遇了强烈反对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G7峰会上明确表示不支持俄罗斯的调解提案,并指出俄罗斯曾公开宣称“不干涉政策”,因此不应在这场冲突中充当调解者。
相比之下,英国和德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则截然不同。英国在伊以冲突中明确表示支持以色列,并已向中东派遣兵力,而德国则呼吁双方保持克制,避免局势进一步失控。西方国家内部的分歧和立场差异,使得局势愈加复杂,各方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。
与此同时,俄罗斯不仅在外交层面表达了立场,还开始采取实际行动。6月18日,俄罗斯驻以色列大使公开表示,如果冲突继续升级,俄罗斯可能会考虑将其驻以色列的大使馆迁出特拉维夫。而在伊朗方面,俄罗斯也已开始从德黑兰撤侨,显示出他们对局势的高度关注。
随着以色列公开承认对伊朗的空袭并非单独行动,背后有多个国家的支持与默许,这一事实进一步加剧了外界的猜测。以色列国防军表示,这些空袭得到了其他国家的默许和配合,但并未透露具体是哪几个国家的参与。尽管美英法等国一度声称未参与空袭,但以色列的这一公开声明无疑让人怀疑背后是否有其他国家的影子。
伊朗不仅要应对以色列的火力冲击,还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军事施压。以色列在此次空袭中越过了多个国家的领空,进行大规模的打击,这背后可能存在其他国家的支持或至少是默许。因此,伊朗在应对空袭时,面对的已不仅仅是以色列,而是一个由多国组成的潜在军事联盟。
美国、英国和法国的立场逐渐明确: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军援并增派航母,英国派遣特种部队协助作战,而德国则呼吁双方保持克制,避免局势进一步失控。意大利则主张通过联合国解决这一问题。西方国家在这场冲突中的军事介入,使得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对抗愈发激烈,而俄罗斯提出的调解提议则未能获得广泛支持。
眼下,这场冲突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多方参与的复杂角力。以色列背后究竟站着哪些国家?伊朗能坚持多久?俄罗斯的调解能起多大作用?这些问题仍然没有答案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随着局势的不断升级,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和硝烟气息也越来越浓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华证券-炒股开户平台-最好股票配资-本地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