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开国将军们的友情,有一对老战友的故事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。许世友和王近山,这两个从红四方面军走出来的铁血汉子,他们之间的情义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。
从生死兄弟到各奔东西
当年在红四方面军,许世友当第4军军长的时候,王近山就是他手下第10师的副师长。两个人都是那种打仗不要命的狠角色,脾气也都火爆得很,自然就惺惺相惜了。
抗战一开始,他们都进了八路军129师,这支队伍后来可了不得,就是大名鼎鼎的“刘邓大军”。不过命运弄人,1940年许世友被派到山东去了,在那边跟着罗荣桓他们干得风生水起,硬是在鬼子眼皮子底下搞出了全国最厉害的敌后根据地。
王近山呢,一直跟着刘伯承、邓小平南征北战。解放战争时期,一个在三野,一个在二野,见面的机会少得可怜。
风光不再的开国中将
新中国成立后,两人分别在不同军区当官,本来以为日子会越来越好。哪知道到了六十年代,王近山摊上大事了。
因为所谓的“小姨子事件”,他老婆韩岫岩直接向中央举报了他。那个年代,军队高级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,组织抓得特别严。
堂堂开国中将、大军区副司令,一夜之间就被撤职下放,去看农场了。这落差,换谁都受不了。更让人心寒的是,王近山一出事,那些平时称兄道弟的老战友们,一个个都躲得远远的,生怕沾上什么麻烦。
真兄弟就是不一样
别人都避而不见,许世友却一直放心不下这个老兄弟。他心里清楚,想帮王近山说话,但这事是毛主席亲自定的,谁敢多嘴?
许世友只能暗中关注,时不时地劝王近山好好写检讨,把自己的反思都写下来,等主席气消了再想办法。这一等,就是好几年。
机会终于来了
1969年,许世友在中共九大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,一下子成了副国级领导。有了这个身份,他觉得可以为老兄弟说话了。
趁着会议间隙,许世友小心翼翼地把王近山写给毛主席的亲笔信递了上去。信里写得情真意切,王近山恳求组织给他一个重新工作的机会。
这时候,王近山被撤职已经整整5年了。毛主席看了信,又听了许世友的求情,考虑到王近山以往的战功,叹了口气说:“让他到南京军区当副参谋长吧。”
巧的是,南京军区司令员正是许世友。这下好了,老兄弟又能在一起共事了。
真情至此,夫复何求
王近山对许世友那叫一个感激涕零,两人在南京重聚,那场面想想都让人动容。
可惜好景不长,1973年军委搞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,许世友被调到广州军区,接替他的是四野猛将丁盛。
新官上任,总有些人想表现一下。一些对许世友早就不满的南京军区干部,开始在背后说三道四,甚至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来批判许世友,想在新司令面前刷存在感。
一声怒吼震全场
这种时候,敢为前任司令说话的人没几个。王近山坐不住了。
在一次会议上,当着丁盛将军的面,王近山对那些搬弄是非的干部破口大骂,骂完了还一拍桌子,大喊一声:“散会!”然后甩袖而去。
王近山只是个副参谋长,按道理这样做是不合规矩的。可在场的人,谁的军功和资历能比得过这位开国中将?看到王近山如此愤慨,不少干部跟着他一起离开了会议室。那些挑拨离间的家伙,只能灰溜溜地闭嘴了。
兄弟情深天地可鉴
许世友和王近山,两个都是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。他们性格爽直,重情重义,这份跨越几十年的友情,在那个特殊年代显得尤为珍贵。
在利益面前,有人选择明哲保身;在困难面前,有人选择袖手旁观。可真正的兄弟不一样,他们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,哪怕冒着风险也要拉你一把。
许世友用自己的政治声誉为王近山担保,王近山用自己的行动维护许世友的名誉。这就是真正的战友情,这就是铁打的兄弟义。
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,有这样的朋友,夫复何求?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的友情经得起时间考验,经得起风雨洗礼。
你觉得在当今社会,还能找到这样的真挚友情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身边的友情故事。
联华证券-炒股开户平台-最好股票配资-本地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