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人社部又开了场新闻发布会,说咱们国家的社保基金攒下了9.83万亿元,今年养老金还得继续涨2%。听起来像是个好消息,全国1.4亿退休老人都能分一杯羹。可细细一琢磨,这2%的“喜讯”,落到每个人手里,还真不是一回事。
先说说各地补贴那点事儿。去年山东高龄老人一次性多拿360块,北京则按收入分界线调整,结果今年这些地方方案还没见影儿,网上议论纷纷,有人怀疑是不是涨得太寒碜,不敢早早公布。其实有些地方已经悄悄把钱发下去了,我认识的一位阿姨查手机发现多了一百来块,可具体怎么算,她也摸不着头脑——只知道高收入的人少涨点,低收入的稍微多一点。这种“雾里看花”的政策,让不少老年人直呼:“到底照顾谁呢?怎么照顾?”
辽宁去年的做法算是出奇制胜,有些人的养老金竟然能涨到4%,但别高兴太早,大多数人想直接多拿500元,那就是痴心妄想,每年都有个比例天花板在那儿顶着。不管你原来领多少,该给你的就是那么点,“公平”两个字仿佛成了橡皮泥——捏来捏去,总有人觉得自己吃亏。
更让大家犯愁的是,今年国家口口声声要重点关照低收入群体,可这“关照”究竟长啥样,却迟迟没有明说。有传言称,为了减轻社保基金压力,今年可能压缩上涨幅度。毕竟全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3亿,而缴纳养老保险的年轻人却没见增加多少,这池子里的水会不会越舀越浅?明眼人都清楚,现在是左手托右手,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,一边琢磨着怎么让这笔账勉强对上。
再看看各地动作:山东去年第一个公布方案,今年却拖到了现在;北京设定6813元为分界线,低于这个数就能多拿,高于就少给,看似精细,其实连窗口工作人员都解释不明白。“等文件下来吧!”成了最常听到的话。一些老人翻着计算器盘算自己的账本,以为自己能大赚一笔,到头来发现实际到账不过几十块钱,不禁感叹:“纸面上的数字总比钱包里的钱好看。”
值得玩味的是,如今网络上关于未来改革的新路子也是五花八门,有建议引入人工智能算法,也有人主张学新加坡搞公积金制度。这些讨论热闹归热闹,对普通百姓来说终究遥不可及。当下最现实的问题,是盯紧自家账户,看最后到底能落多少钱。有意思的是,现在不仅仅是老人焦虑,就连年轻打工族也开始抱怨,“我交了一堆社保,将来也不知道够不够用。”代际之间的不信任和无奈,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。
其实话说回来,即便今年只涨2%,聊胜于无,总比原地踏步强。但这种每年小修小补、遮遮掩掩的调整方式,到底还能撑多久?大家心知肚明,只要经济没有明显起色,这根绳子只能越拉越紧。今年的钱卡在节点上慢慢发,下个月到账时,是欢喜还是失望,全靠政策最终拍板。而对于未来一年是否还能继续上涨,人社部并未给出明确答复,只留下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一起猜谜。
或许,我们真的该问一句:难道养老保障只能靠运气和耐心吗?当辛苦工作半辈子的积蓄变成数字游戏,你愿意相信下一次调整,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心吗?
#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联华证券-炒股开户平台-最好股票配资-本地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