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,智能驾驶不再是豪车专属,正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。
一汽丰田 bZ5,一款 13 万级的纯电 SUV,搭载了激光雷达智驾系统并支持高速 NOA;小鹏 G7 在 25 万级市场,凭借纯视觉智能驾驶方案,让全国范围 NOA 功能覆盖超 200 城道路场景;奥迪 Q6L e-tron 与华为乾崑智驾合作,全场景自动泊车与高速领航辅助精度达 ±5cm 。这一系列现象表明,智能驾驶技术正在加速下沉。
华为、Mobileye 等供应链技术的普及,使得 20 万级车型智驾硬件成本相较于 2024 年下降了 40%。这种技术平权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,它打破了过去智能驾驶被豪华品牌垄断的局面,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。
然而,随着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,与之相关的安全法规、责任界定等问题也日益凸显。当车辆在智能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,责任该如何划分?
是车企、技术供应商,还是驾驶者?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,否则将成为智能驾驶全民化进程中的阻碍。
(文/Myevcar 文风)
联华证券-炒股开户平台-最好股票配资-本地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